明年銀行業監管的重心在哪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之后,作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改革的配套,銀監會昨日對外披露了明年的工作重點,其中民資辦銀行細則出爐被列為頭等大事。此外,地方債問題也是銀監會明年控制的重點工作,其總體目標是確保余額不再增加,并督促地方債還款落實。
民資辦銀行:成頭等大事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銀監會昨日對外披露了明年的五大工作重點,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出爐民資辦銀行試點細則。 銀監會表示,明年將細化設立民營銀行的政策思路,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深化銀行業對外開放,研究推出包括放寬機構、業務、準入等一攬子政策措施。 實際上,目前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向民資開放的細則或征求意見稿已經出爐,其具體思路都是通過降低設立門檻的方式引入民營資本,而銀行業對民資開放,大方向早已確定,但其細則卻遲遲未能出爐,這也是整個金融業向民資開放的最后一道障礙,民營銀行的放開也為各界所期待。分析人士認為,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民資辦銀行的細則將會出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上述措辭也引起了一些市場人士的關注。從“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這一表態來看,民資辦銀行細則應該不會太出市場預期,可能是有條件地小幅放開,即首批民營銀行拿到的可能是有限牌照,而不太可能是全銀行牌照,而且規模也只定位于“中小型”,這一直與此前銀監會對外釋放的口徑保持一致。 地方債:確保明年余額不增 除了民資辦銀行之外,銀監會明年的工作重點中最能引起市場關注的或許就是地方債的控制。 在過去幾年里,地方債一路大幅擴張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成為一大社會性熱點話題。銀監會過去一年里對地方債的態度一直是控制增量,明確要求各大商業銀行不得新增地方平臺貸。 對于明年的監管重點,銀監會與今年的監管思路保持一致,即確定地方債余額不再新增。 銀監會表示,按照中央著力防控地方債務的要求,明年將進一步健全對地方政府貸款的風險識別、評級與管理機制,確保平臺貸款余額不增、結構優化、還款來源落實;做好流動性風險、房地產信貸風險、影子銀行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等重點風險的防控工作。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地方債的控制需要通過整個金融體系全面把握,僅僅只控制商業銀行渠道還遠遠不夠。從過去兩年的經驗來看,盡管銀行信貸渠道被銀監會封死,但實際上信托和基金公司子公司甚至保險(放心保)資管等渠道成為給地方債輸血的重要替代通道。 “地方債的治理需要建立"一行三會"的聯動機制,才能真正起到實質作用,否則單獨靠銀監會很難達到效果?!鄙鲜龇治鋈耸空f。 “分業”監管:將成行業趨勢 在對銀行業的監管思路上,明年銀監會將會進行更加明確的“分業”監管,即對不同的銀行業務實施不同的差異化監管指標。 所謂的“分業”監管是與一刀切式的管理相對而言,隨著金融市場資源整合的加速,銀行的業務種類也快速擴張,全銀行牌照越來越普遍,在監管指標上繼續實施統一標準已經不適合銀行業的監管需求,也不利于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銀監會表示,“針對目前部分銀行機構業務復雜、經營策略與監管政策傳導易出現失靈的弊端,要求銀行強化業務條線管理,推行子公司、事業部制等專營機構模式,探索信貸、理財、同業、投資、私人銀行等業務分類管理,推動業務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集團層面要專注于全面風險管理,完善有效制衡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 實際上,對不同類型業務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指標,銀監會目前已經在開始試行。例如在存貸比考核等問題上,為了刺激銀行向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的積極性,銀監會就曾表示對上述類型貸款的相關監管指標進行差異化對待,不再一刀切。 “未來"分業"監管可能會在更多的監管指標上體現出來,而不僅僅限于貸款業務層面?!鄙鲜龇治鋈耸空f。 |